6月23日,深圳市光明區民生大道上,一名外賣員在騎行電動車過程中摔倒,被車上安裝的雨篷扎傷頸部后身亡,相關部門表示此事系意外事故。
據多位現場目擊者介紹,事情發生在6月23日中午1點左右,“雨特別大,當時路上的車也比較少”,一名外賣員騎行電動車時摔倒,被車上安裝的雨篷扎傷頸部,“現場流了很多血”,周邊居民也不敢隨意施救。
事情發生后,民警和120急救人員迅速趕到現場處置。一位目擊者稱,她詢問現場民警后被告知“大概人沒了”,她估計這名外賣員年齡在30歲左右,“非常惋惜”。
有周圍商戶表示,路上經?梢钥吹酵赓u員的車上安裝有這種雨篷,感覺非常危險。
夏季高溫
加之最近降雨頻繁
不少騎電動自行車的小伙伴
發出疑問
我的電動車可以加個篷嗎?
下雨的時候騎車可以打傘嗎?
實際上,騎行電動自行車
不得加裝、改裝車篷
車廂、座位等裝置
這不僅是安全常識,更是法律要求
法律法規
根據《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安全法》第八十九條之規定,駕駛非機動車時不得手中持物。
不僅如此在道路上駕駛摩托車、自行車、三輪車、電動自行車時,都不得雙手離把或者手中持物。
需要注意的是
因電動自行車改裝車篷
而引發的交通事故不在少數
2022年8月,合肥包河區法院宣判了一起糾紛案,電動自行車車主因私自加裝遮陽傘,在路口與行人相撞,造成行人十級傷殘,被法院判賠9萬余元。
事發當天,陶某駕駛安裝遮陽傘的電動自行車沿合肥市呈坎路由南向北行駛,至望湖中路交口南側人行橫道時,疏于觀察,未能確保安全行駛,遇李某沿望湖中路南側人行橫道橫過道路,電動自行車的遮陽傘與李某發生碰撞,造成70多歲的李某倒地受傷。李某傷情經診斷為:左橈骨遠端骨折等。經鑒定,李某因傷構成十級傷殘。法院認定,本案事故由陶某承擔80%的責任,扣除其已經墊付的1351元,尚需賠償95652.22元。
2016年7月,廣東廉江市安鋪鎮安順路發生一起車禍。
一女子騎著摩托車在路上行駛,因車速較快加上風力較大,突然連人帶車摔倒在地,車上安裝的遮陽傘被攔腰折斷,折斷的傘柄插入其喉嚨,造成大量出血,女子因傷勢過重搶救無效死亡。
2015年9月,溫州芙蓉鎮山外村嶺頭發生一起交通事故。一名中年女子騎著一輛電動車行駛在彎彎曲曲的山路上。
突然,安裝在電動車上的遮陽傘松動,傾倒的遮陽傘擋住了該女子的視線。女子連人帶車撞在路邊的水泥墩上,當場昏迷不醒,車頭也撞壞了。隨后女子被送到醫院搶救,醫生說其頭部遭重創,已無生命跡象。
由此可見
給電動自行車加裝車篷看似方便
但這種車篷在行駛中
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
那么,改裝車篷有哪些危害呢
電動車加裝車篷導致車體面積擴大,增加了碰擦事故的發生率,影響電動車轉彎的機動靈活性,不利于駕駛者快速避險。
車篷和支撐鋼管會阻擋駕駛員的部分視線,尤其轉彎時,擴大了駕駛人的視線盲區。另一方面也阻擋了后方人員的視線,容易引發事故。
加裝車篷加大了電動車的風阻,尤其是風大的時候,駕駛員往往因難以控制行車平衡而發生事故。在行駛過程雨篷容易受側風力影響,極易造成方向失控。
車篷大多由金屬框架構成,一旦發生碰撞或者是側歪,加裝的車篷有可能會刮傷駕駛人或其他人,甚至危及生命安全。
不少網友現身說法
車篷真的很危險!
刮臉!碰肩膀!戳眼睛!
雖說車篷能遮風擋雨
但是跟安全相比
孰輕孰重就一目了然了
那么,問題來了
雨天騎電動自行車出行
到底該如何正確防雨呢?
一起來看看吧~